脓毒性休克是儿童重症监护领域的急危重症,具有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特点,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健康。据数据显示,2016 至 2020 年非洲和亚洲 5 岁以下儿童直接死亡原因中脓毒症居首位;全球范围内,儿童脓毒症每年发病人数约22例/10万,病死率 4%~50%;国内研究显示,儿童重症监护室脓毒性休克患病率 1.5%~5.2%,病死率 18.3%~27.6%。
随着重症医学发展和国际指南更新,2025 年《儿童脓毒性休克管理专家共识》在 2015 版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修订,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精准的指导。
定义与诊断:基于器官功能障碍的新标准
2024 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CCM)颁布的 \"儿童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诊断标准\" 引入菲尼克斯脓毒症评分(PSS),重新定义了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脓毒症是感染引起宿主反应失调导致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脓毒性休克作为脓毒症的亚型,特指脓毒症导致的心血管功能障碍。具体诊断标准为:疑似感染的患儿 PSS≥2 分诊断为脓毒症;脓毒症患儿 PSS 心血管评分≥1 分诊断为脓毒性休克。
表:脓毒症定义演变历史
临床实践中,早期识别至关重要。感染或疑似感染患儿若出现心率增快、外周脉搏减弱、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CRT)>2s、皮肤花纹、四肢末梢凉、意识改变(嗜睡、淡漠、烦躁)、尿量减少、代谢性酸中毒、乳酸 > 2mmol/L 等组织低灌注表现,需警惕休克发生。
抗感染治疗:时效性与精准性并重
抗感染治疗的关键在于 \"早\" 和 \"准\"。共识强烈推荐,在使用抗感染药物前尽可能留取病原学检测标本,包括双部位血培养及呼吸道分泌物、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尿液或脑脊液等培养,但不得因留取标本而延误治疗。病原学检测还应包括抗原、血清抗体和核酸检测,常规检测阴性且经验性治疗无效时,可采用病原微生物二代测序技术。
诊断脓毒性休克后 1 小时内必须启动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并及时清除感染病灶。抗菌药物延迟应用或剂量不足与细菌性脓毒性休克病死率密切相关,临床需结合患儿感染部位、病史及当地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选择覆盖可能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明确病原体后再更换为敏感药物。
血流动力学管理:个体化与动态评估液体复苏策略
早期液体复苏对纠正容量不足、改善心输出量及外周灌注至关重要。推荐单次复苏液量为 10~20ml/kg,于 5~20 分钟内输注;存在严重肺损伤或心功能不全时需减慢速度。第 1 小时总复苏量可达 40~60ml/kg,但需避免容量过负荷,每次复苏后需评估容量和心肺功能。
液体选择上,首选平衡晶体液或生理盐水,与生理盐水相比,平衡晶体液可降低急性肾损伤(AKI)及高氯血症风险。晶体液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合并低蛋白血症时,可加用 4% 或 5% 白蛋白;不推荐人工胶体,因其可能增加 AKI 及肾替代治疗需求。
血管活性药物应用
充分液体复苏后仍存在低血压或低灌注时,应及时启用血管活性药物。一线药物首选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高排低阻型休克推荐去甲肾上腺素,低排高阻型首选肾上腺素,低排低阻型可联合使用两者。需大剂量儿茶酚胺类药物维持血压时,可加用血管升压素;合并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且一线药物无效时,可适当加用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正性肌力药物。
监测指标与目标
血流动力学管理需结合临床观察与高级监测指标。临床观察包括心率、血压、皮肤、意识、尿量及血乳酸变化,复苏目标为心率及血压达年龄匹配正常值、脉搏有力、肢端温暖、CRT≤2s、意识清醒、尿量 1ml/(kg・h)、血乳酸恢复正常。高级监测指标包括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心指数等,目标值需根据患儿年龄及基础疾病调整。
器官功能支持:多维度协同呼吸支持
脓毒性休克早期易发生呼吸功能不全,需尽早实施呼吸支持。初始可尝试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通气,无效时及时转为有创机械通气;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需遵循 \"儿童 ARDS 诊断和管理指南(第二版)\",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肾脏替代治疗与 ECMO
肾脏替代治疗(RRT)适用于合并 AKI 或液体过负荷且利尿剂治疗无反应的患儿,延迟血液净化可能增加死亡风险。体外膜氧合(ECMO)可作为难治性脓毒性休克的挽救性治疗措施,儿童总体存活率为 50%~75%,但血管麻痹性休克或肺炎链球菌脓毒性休克患儿应用 ECMO 的病死率高达 80%。
其他关键管理措施
凝血管理:需动态监测凝血指标,包括新型凝血及血栓标志物,抗凝治疗时机应根据患儿凝血功能状态确定。
免疫调节:经充分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治疗后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可考虑应用糖皮质激素;不推荐常规使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仅部分免疫缺陷患儿可考虑。
代谢与营养:血糖控制目标为 7.8~11.1mmol/L,不推荐严格控制;确认胃肠道血流灌注稳定且无禁忌证时,可启动早期肠内营养,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并非禁忌。
输血策略:血流动力学稳定患儿采用限制性输血策略(血红蛋白 < 70g/L 时输血),不推荐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或血浆。
2025 版儿童脓毒性休克管理专家共识基于最新临床证据,强调早期识别、精准干预及个体化治疗,为临床实践提供了系统指导。临床医师需结合患儿具体情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患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救学组,等。儿童脓毒性休克管理专家共识 (2025)[J]. 中华儿科杂志,2025, 63 (3): 220-229.
[2]应佳云 刘婷彦 周文彬 周鹤恬 王一雪 闫钢风 陈伟明 陆国平.《2024年国际共识标准:儿童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解读.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24 年 5 月第 31 卷 第 5 期 ChiPediatr Emerg Med,May 2024, Vol.31,No.5
[3] Bassat Q, et al. Causes of death among infants and children in the Child Health and Mortality Prevention Surveillance (CHAMPS) Network[J]. JAMA Netw Open, 2023, 6(7): e2322494.
[4] Fleischmann-Struzek C, et al. The global burden of paediatric and neonatal sepsis: a systematic review[J]. Lancet Respir Med, 2018, 6(3): 223-230.
来源 | 梅斯医学综合整理
编辑 | rayms
授权转载及爆料请联络梅斯医学管理员
亿策略配资-亿策略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流程-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