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电气发布重要人事变动公告,涉及包括副总裁、财务总监、董事会秘书等在内的8位高管职务调整。
这家市值超1200亿的能源装备巨头,在一天之内完成了八位高管的职务更迭。日前,公告如惊雷般传遍资本市场:三位核心高管因年龄与工作变动集体离任,五位履历光鲜的新面孔同步补位。
此次离任的高管中,副总裁董鑑华因年龄原因卸任所有职务,彻底告别深耕多年的电气战场;副总裁阳虹因工作调整交出权杖;财务总监傅敏则转身专注纪委书记职责。公告中“不会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官方表述,难掩这场人事地震的剧烈程度。
1
少壮派上位
新管理团队的构成透露出清晰的战略意图。四位75后高管与一位60后组成黄金阵容,平均年龄仅50.4岁,覆盖金融、工程、财务、法务、运营五大核心领域。
具体来看,胡旭鹏接任董事会秘书(代行职责),这位49岁的法学博士履历横跨司法、金融、产业三大维度——从蚌埠市检察官起步,历任浦发银行法务专员、中海信托副总裁、国泰君安风险管理部总经理,最终执掌上海电气金融集团。其跨界背景恰是上海电气产融结合战略的具象化。
卫旭东执掌财务总监,这位上海电气电站集团原财务总监手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双硕士学位,对集团财务脉络了如指掌。在资产负债率达74.42%(2024年数据)的当下,其控盘能力关乎千亿债务的安全边际。
乔银平身兼首席运营官、风电集团董事长、新能源公司董事长三职,这位56岁的技术派曾创造年产能3600万千瓦的行业纪录,如今成为协调风光储氢产业链的关键枢纽。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上海电气2025年第二次高管大调整。今年3月,朱兆开接任总裁时,胡旭鹏便从金融集团总裁升任上市公司副总裁,短短四个月再掌董秘要职,凸显金融板块在集团战略中地位攀升。
2
储能大单背后的豪赌
人事洗牌背后,上海电气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早已暗流涌动。2024年年报揭示关键数据:全年新增订单1536亿元中,储能设备板块独揽119.2亿元订单,与风电(173.8亿)、核电(78.9亿)构成能源装备三大支柱。
而真正的杀手锏藏在子公司上海电气储能科技公司: 自2011年中央研究院启动钒电池攻关,2019年孵化科技公司,2023年完成4亿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超22亿元。
产能布局方面,目前安徽巢湖3GWh、吉林白城1GWh、江苏滨海1GWh三大基地构建产能网络,其中白城百兆瓦全钒液流项目将于2024年投运。
人事变动同日披露的另一则公告,暴露了上海电气的国际化野心。全资子公司提供3亿欧元(约27亿元)担保,支持德国宝尔捷(BroetjeAutomation)争夺空客供应商资格,担保有效期直至2031年。
这笔豪赌背后是严峻的财务现实。截至2024年,上海电气对外担保总额已达1152.85亿元,占净资产比例超20%。因此,新高管团队上任即面临双重挑战。
首先是债务上的高压。上海电气的资产负债率连续三年高于70%,一季度虽实现净利润145%同比增长至2.92亿元,但122倍市盈率(截至7月25日)显示市场对转型成效存疑。
此外,是公司内部的治理架构变动。8月8日临时股东大会将审议“取消监事会”议案,若通过,审核委员会将接管监事职能,新高管团队的决策权将进一步集中。
这场高管换防的最终成败,将取决于三个关键指标:能否在2026年前推动储能子公司科创板上市;是否守住资产负债率70%的安全红线;119亿储能订单能否如期转化为利润。上海电气的能源革命才真正进入深水区。
而资本市场更关注的是:这场人事地震背后,究竟是管理混乱的危机信号,还是战略转向的主动求变?
*关注我们:获取每日储能快讯,深度解读产业趋势。
活动预告
NEW
爆料及投稿| editors@ofweek.com
广告及商务合作 | 焦女士:19168597392
加入储能行业交流群
]article_adlist-->长按二维码,备注“姓名-公司-岗位”申请入群 ]article_adlist-->亿策略配资-亿策略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流程-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