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者供图
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好朋友。因为树的存在,人们得以诗意的栖居。“松柏斯兑”“桃之夭夭”“杨柳依依”……《诗经》不乏对树的描绘与赞美。古人用心去感受树之美,虽历经岁月洗礼,却依旧鲜活如初。“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尽显春之生机;“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呈现了秋之萧瑟。美景因树而生动,遐思因树而美妙,时光因树而温馨。
树被文字赞美,在古诗词中随处可见。对于江畔湖边的树是“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对于院落亭中的树是“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对于名山古刹的树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读着这些古诗词,我想起了家乡的树。
在我老家,最常见的就是松树。故乡的松树犹如一条丝带连接着我和已逝光阴的对话。老牛蹭松树皮解痒,小孩爬松树掏鸟窝,老人抚摸松树日渐变粗的躯干,想着将来有一天躺进它躯干里的安详。老家这棵松树,在我出生时就有了。它高高地矗立着,向天而歌,直穿云端,颇似我曾读过的语文教科书上的那棵有风格的松树,它用叶子、躯干和深根,滋养一方水土和一方人。每次回乡见到它,我都会驻足凝望,触觉到生命的味道,总能感受到一种无言的鼓励,如同见到久别的亲人。家乡的松树给了我情感慰藉和精神滋养,还给我带来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的启迪。走出乡野间的纯美与宁静,来到繁华的都市,我知道家乡的那棵松树无法随我迁徙,它将永远扎根于这片土地,成为我挥之不去的乡愁。
受访者供图
我与树的情缘始于当年的高考作文和高中时发表的一篇散文。作文题目是《毁树容易种树难》,给考生一段与此内容有关的文字,据此写一篇作文。我从十年树木与百年树人这个角度去写,作文拿到了较高分,语文总成绩还不错。如愿考上大学。
我就读的松口中学位于千年古镇——梅州市梅县松口镇。校园郁郁葱葱,最耀眼的是那五棵红棉树。长得最高的红棉树树干越过三楼。距离高考前一个月正是雨季,有时上课便下起滂沱大雨,风吹得红棉树叶左右摇摆。下了课,我出神地望着正对办公楼的那棵红棉树,雨水划过树干的倒刺,顺着凹下去的纹路流下来。即使再大的雨,我都能看见抗争与生机,栉风沐雨,义无反顾。在这日复一日的激励中,伴我日夜披荆斩棘,我的梦想不再异想天开。每每提及树,我的第一反应,我与树的如此神交,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我的高考命运和我的写作之路。
阳春三月,羊城的红棉树举着鲜红的火把,烧红了半边天。望着灿烂的云霞,我想起了高中时写的散文《我爱红棉树》:“绽开的蓓蕾,迎着天宇,凌空开放,在人间高唱着胜利的凯歌,你刚冲出严冬的围困,又踏上了春天的征途。”这篇文章承载了我与《广东农民报》(《南方农村报》前身)的情缘,成为我写作的起点。时隔三十五年,我写了篇《我与〈广东农民报〉宛若初恋》,讲述了我与该报的故事。正如《南方农村报》编者按语所言:“所有真诚的爱,都如初恋,超越时空。”
一个人的成长就像一棵树,只有坚定地向下扎根,才能茁壮地向上生长。从《我爱红棉树》到《羊城木棉红》,“英雄花”深深植根于我的内心深处。红棉向阳而生、奋发向上的精神深深地激励着我。在成为作家的追梦路上奋力前行,就像一棵始终不忘把枝干向上伸展的树。
受访者供图
我与树的进一步缘分,是我出来工作时参加植树造林活动。植树节那天,换上运动鞋、运动服,携带洋镐和铁锹,还专门打出写有单位的横幅,乘车前往指定的地点植树。种树前,领导要作简短的动员讲话。然后按照预先分配的地段,挖树坑、修整、栽种、培土和浇水,全部完成后,再依次进行下一棵树的种植。种树是一项需要携手合作的活动,种下树苗,用红色的塑料桶一桶一桶合力提起来浇灌。手扶一树,共育美好。每多一片新绿,我们的生活便会多一份美满。
每次种完树,我都会深深地吸口气,如释重负。再邀几位好友四处走走,领略树的风姿。此时的树,有一种撩人心扉的韵味,是其他季节所没有的。当年种下的树,现都长成参天大树,记录着时代的变迁。好风景是种出来的。如今到处都有树的影子,都有树的风景。
从孩提到成年再到退休,我经历了不少的事,走过不少的路。树就像一把琴弦深深触动我的灵魂。身在他乡,在无边的乡愁里,在一棵树的风景里找寻来时的路。假如每个人都能在一棵树的风景里留出片刻的时光凝思,我想或许和树的亲近真会成为一种执着而坚定的信念。
树是人格化的,表现着人的品格和精神;树是有情感的,可以寄托离别、友情和赏景等情感。一路走过的风景中,那些与自己有过故事和有过交集的景色,都值得我永久拥有和珍藏。
【作者】吴松山(作者单位:中共广东省委党校)
【本文责编】张蓓蕾
【频道编辑】陈地杰 陈冰青
【文字校对】华成民
【值班主编】郭芳 蒋玉
【文章来源】南方杂志党建频道
亿策略配资-亿策略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流程-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