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就如同爱、艺术和信念,它无法被用言语描述,只能由你亲身感受。”
这句由美国演员Gene Kelly在经典好莱坞歌舞片《花都丽影》(An American In Paris)借由男主角Jerry Mulligan之口说出的话语,不仅表达了主角对于巴黎的向往之情,同样也启发了越来越多的美国创作者,前往巴黎,亲身感受这座都市的魅力。
譬如Andy Warhol,这位波普艺术大师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频繁造访巴黎,用独特的视角捕捉建筑、定格街景,并收集了大量设计师的肖像照。
Andy Warhol镜头下的巴黎
又譬如导演Woody Allen,他不仅来到巴黎,拍摄了“欧洲三部曲”之一的《午夜巴黎》,其故事的主角,由Owen Wilson扮演的Gil Pender,同样也是一位钟情于巴黎的好莱坞编剧。
从Cole Porter、Ernest Hemingway这样的文化大家,到Julia Child这位将巴黎美食写入美国食谱的厨师,再到时尚电影和剧集如《穿普拉达的恶魔》与《艾米莉在巴黎》,巴黎给予了这些美国创作者们无尽的灵感。他们观察、吸收并总结,将巴黎的感受用作品定格。
Ernest Hemingway和Gary Cooper在巴黎
对于美国的时装设计师们来说,巴黎同样也是一种“无法言说需要用心感受”的灵感吗?
Michael Rider,这位土生土长的美国时装设计师,用他以CELINE品牌艺术总监身份打造的首个系列——2026春季系列——做出了肯定的回应。
Michael Rider
在我们将目光正式放在Michael Rider的首秀之前,不妨先了解一下这位资深但并不在行业外为人所熟知的设计师。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美国人,Rider的设计师生涯在巴黎与纽约之间来回切换:他先是在Nicolas Ghesquière执掌下的Balenciaga工作了4年时间,随后又与Phoebe Philo在CELINE共事了10年并成为了品牌的成衣设计总监;而后在2018年,他加入了美国时装品牌Ralph Lauren成为Polo Ralph Lauren的创意总监;如今,他回到了自己工作10年之久的CELINE,成为了Phoebe Philo和Hedi Slimane的继任者。
当Rider以艺术总监的身份回归CELINE的时候,他在创作中所需要考虑的事情显然已经与他作为成衣设计总监时有了很大的区别——他不仅需要去挖掘品牌自身的档案,同时也要去用设计来彰显自己的创意语言。
在预告中,Michael Rider便以丝巾为线索,
用艺术化的视角来重新诠释品牌经典
所以对于Rider来说,怎么样才能够在尊重品牌档案的同时又展现出个人特质呢?答案很简单——像Jerry Mulligan及所有的美国创作者一样,去感受、去体验这个巴黎时装屋背后的一切。
正如Rider在写给观众的一封信中提到:“CELINE象征着品质、永恒与风格。这些理想难以捕捉,更难把握与定义,尽管外界对它们的讨论日益增多。我们努力将这些理念诠释为一种穿衣的方式:一种态度,或多种态度,以此代表我们的身份以及我们的坚持。”
或者换句话来说,Rider在他作为CELINE艺术总监的首个系列里面,希望以“体验派”的设计呈现出品牌的“广度”,用CELINE多年的变化来展现出他认为的、属于CELINE的时装态度。而在展现广度的过程中,他并非循规蹈矩地引用档案,而是加入了属于自己的笔触。
譬如一开场,Rider就选择了一套颇有1970年代风情的西装与牛仔套装相结合的造型为整场秀奠定基调。他在保留这个组合原本的小布尔乔亚风情的同时,又加入了一些对于当代生活的思考:剪裁合身的驼色戗驳领单排扣西装随意地扣起,腰带的金属装饰随着模特走动而时隐时现;与之搭配的牛仔裤,并非是1970年代所流行的微喇剪裁,而是更显朋克精神的紧身款式;手指上和手腕间堆叠的配饰又增加了造型的玩味态度。
西装夹克成为了Rider在系列中展现CELINE品牌形象“广度”的一条主要线索。在这个由72套造型组成的时装系列中,有20套左右的造型均出现了西装夹克这一单品。
它在不同的造型里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风格:或是以夸张的垫肩来将传统的权力套装进行解构;或是用经典的格纹面料和修身的剪裁来呼应1970年代的嬉皮摇滚风潮;又或是以鲜艳的色彩诠释,以更符合现代着装需求的廓形来展现1980年代的高级时装语言。
而在服装廓形和比例的调整之间,你可以感受到Rider用设计汇集了CELINE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从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小布尔乔亚,到2000年代的休闲装风情;从2010年代的女性主义表达,再到2020年代的摇滚风情,都被Rider以西装夹克的形式呈现。
用同样单品或者相似造型来呈现出CELINE品牌风格广度的创作手法,还体现在了其他的造型之上。像是系列的第5套造型和第71套造型,同样是白色T恤与白色长裤的搭配,通过廓形和剪裁的调整,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前者让人想起了品牌近20年来的当代性时装创作,而后者则让人联想到品牌不断包容当下青年文化精神的一面。
又譬如丝巾,这个在Rider看来对CELINE品牌颇为重要的单品,也成为了呈现品牌风格变化的线索。丝巾不再只是装饰于脖颈的配件,它在Rider的诠释下获得了更多的可能:它或是作为夹克和大衣的内搭为造型增添层次;或是成为发饰,让精致的语言与充满街头感的发型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又或是以拼贴的效果出现在了西装的设计之上,增加单品的飘逸和灵动之余又呼应着品牌艺术性的基因。
不仅如此,丝巾作为系列的一个主要线索,还出现在了薇薇安街16号的秀场空间中。当你从设置有凯旋门Logo形状座椅的中庭空间抬头,便可以发现一张巨大的丝巾在半空中展开,飘扬的姿态既像是一面态度鲜明的旗帜,又像是在诉说着品牌多元且灵动的过往档案。
在一些设计中,品牌的档案被Rider引用,并以新的方式呈现。由品牌创始人Celine Vipiana女士设计的马车标识以图案的形式出现在了一件白色的针织衫上。
Celine Vipiana所喜爱的猩红色也再一次被Rider大面积拥抱,不仅出现在了丝巾、鞋履等点缀作用的配饰上,同样也出现在了西装夹克、针织衫等成衣单品中。
上世纪CELINE广告中的红色
Phoebe Philo时期打造的Luggage系列手袋焕新呈现。这一品牌经典的手袋,不仅定义了一个时代,同样也成为了品牌重要的组成元素。如今Rider以更符合当下搭配习惯的肩背包形式呈现,加以east-west横向廓形的设计,让原本方正的Luggage手袋有了更多元的使用场景。
Rider并没有止步于对CELINE现有品牌档案的引用和再诠释,他与其他热爱巴黎的美国创作者一样,将自己的文化视角融入进了法式的时装创作之中。在单品上,经典的橄榄球衫被解构成了卫衣与衬衫的组合并拥有了戏剧化的廓形,腰间的夹克为其勾勒出了更为夸张的曲线,与同台呈现的廓形西装套装形成了趣味的呼应。
一些造型中,针织衫取代了丝巾,成为了披在模特肩头的点睛单品;皮质摔跤靴取代了此前秀场出现过的平底皮鞋,与西装一同搭配呈现;那些装点满模特手指、臂膀和脖颈的配饰,你甚至都可以理解为一个热爱巴黎的游客,每次造访时必然收集的纪念品。
所以Michael Rider通过这样充满“广度”的形象呈现讲述了CELINE什么样的时装态度呢?还是借用Jerry Mulligan在《花都丽影》中的那番话,Rider希望穿着者能够像他和他前任的艺术总监所打造的系列一样,用体验而非讲述来诠释时装。或者简单来说,就是少说话、多穿衣。
那些独树一帜的风格并没有办法通过言语完全展示,它更像是一个人与服装之间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律动之中。你可以选择将许多的配饰一同叠戴,也可以选择将丝巾转化为服装的内衬,你可以让夸张的金属腰带成为自己造型的主角,也可以让高级的手袋出现一抹微笑——因为这是属于你的着装态度,是属于你的风格,它是你真实生活的投射。
对Rider来说亦是如此,这些看似多元的时装元素,其实都是他所体验过的CELINE,是他与这个高级时装屋十多年情谊的一种见证,他以一个在巴黎多年的美国创作者的视角,用设计将这一个个瞬间定格,并衍生出了属于他自己的律动。
正如Rider在那封信中所说的一样:
“服装可以延续生命,成为穿着者生活的一部分,它能够定格某个瞬间,同时也诉说着经年累月的姿态、场合和变化,关乎往昔、当下与未来,关乎记忆,关乎实用与幻想,它就是生活本身。”
编辑:Tristan
撰文:Toby
设计:小乙
亿策略配资-亿策略配资官网-配资炒股流程-股票配资公司开户网站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